教学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日期:2013-09-13  作者:张健  浏览量:

“教学改革”是今后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高校近几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但它是否已深入到教学的每个方面并与时俱进,却有待研究。就公司而言,在宏观方面,学校办学几年来,尤其是近两年开展评估工作以来,对学校的定位及专业与院、系的调整、设置及发展方向等问题,校、院领导及有关方面花费了不少心血,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微观方面,各课程的任课教师也能紧跟着教学改革的步伐,从教材、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等也在不断地探索、改进与提高,绝大部分也是令人满意的。但是,从宏观到微观的中间环节,即教学管理方面,研究的人似乎不够,有些甚至处于盲点状态。而搞好教学管理是办好一所学校的重要保证。现对公司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作如下探讨。

一、周学时的教条化 

控制周学时的本意,主要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员工学习”。但却忽略了专业和员工素质的差异:有些专业,由于其绝大部分课程的作业量较大,课外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因此,同员工活和学习安排的均较紧凑、充实,甚至于有些应接不暇;而有些偏文科的专业,由于课后的作业量极少,员工下了课便无事可干。虽然,从理论上讲这是实现自我发展的极好机会,但由于进入公司的员工在自觉性或自控力方面并不尽如人意,因此,课后便感到很空虚,于是,网吧便成了消磨时光的最好去处,而网络游戏与课堂教学相比又极具吸引力,就更加助长了员工上网的兴趣而疏远了学习,且还难以考勤与控制,形成了恶性循环。 

解决的办法就是,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各学期课程安排的具体情况作相应的调整,总的来说,要增加课内教学时数,以便加强课内考勤。 

二、各课程内容的协调问题 

应该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是经过认真思考的,有传统的依据和兄弟院校的经验参考。问题在于各课程之间该如何衔接和协调,才能收到最佳效益?由于各课程均是与某专业相关联的,因此,各课程之间就难免有重复。十多年来,我们的老师就曾就道路桥梁技术等专业的几门相关课程的内容重复问题探讨过,但至今并未见到有何改进。其实,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据调查,几乎每个专业都有类似的问题,而且有些专业还相当严重,同学们对课程之间应相互协调的呼声很高,有些甚至情绪很大。确实,时间、人力、财力被重复地浪费掉,实在是可惜呀。 

对策:各专业应将所开设的课程内容仔细研究,召集各任课教师做好各自教学内容的协调工作。当然,最好的方法应是跨课程建设,将关系密切的课程揉合在一起,从新编写教材或讲义,从而删除重复的内容并使各门课程的知识有机地链接。比如,将道路桥梁工程概论的教学内容与《路基路面观察》等几门课程中各相应的章节合并,既可使设计、施工一体化,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使教学要求不断线,切实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又可减少课内教学总时数,减少了重复作业量,特别是避免了那种不求甚解的依葫芦画瓢的抄绘作业,既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如果再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机地结合,其效率将更高。 

同时必须注意,教材建设一定要引入竞争机制,避免因垄断、腐败或部门保护而再出现非对口教师主编教材或暗箱操作的事情发生。而据了解,这样的事情正在发生的还不少。 

三、教学计划与员工要求脱节 

现在对合格毕业生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英语过“四级”、计算机过“二级”,但公司员工在这方面的合格率并不高,究其原因固然与基础有关,但与我们的教学不能说毫无关系。 

据不少同学反映,上了大二后英语水平比入学时还差,这一方面当然与入学后学习一度放松有关,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学计划不适应员工的客观要求也是肯定的:上了大二后,绝大多数同学要考“四级”,而我们的教学进度却只有三级半甚至三级的水平。结果是有些原本应有70多人的教学班却只有约十分之一的人愿意去上外语课课,其余的:好学者能自学;而自控力差的,要么上网,要么“放羊”。由于有通过率的排名压力,各院、系的领导都十分着急,采取强硬措施动员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补习班”。并要求至少通过“B级”。 

计算机课程几乎也是如此,大部分同学考不过的,与外校相比课时并不少,但通过率却极低。 

据不完全统计,要拿到这两个证书,大约不少于80%的员工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的学习,所花费用少则一、二百元,多则四、五百元,再加上几次的考务费,给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又增加了负担。 

对策:可以增加有关课程的学时数,但必须提高要求,甚至与通过率挂钩!另外,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也势在必行。 

四、选修课的管理问题 

选修课太少且都开成了课堂教学,占用周学时,同时又缺乏详尽的内容介绍。一方面,造成了员工选课的盲目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竞争,使员工所选的课程不一定是最好的教师。 

另外,对选修课的管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没有完善的管理措施。 

对策:对每一门选修课都应有其主要内容、目的和要求等的详细介绍,以利于员工有目的的选修;每学期都应该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填报选修课,同一门选修课欢迎众多教师参与竞争,并且应与必修课一样加强管理与监督。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为必修课的挂牌竞争上岗积累经验。 

五、毕业设计的管理问题 

毕业设计是检验一个员工对所学专业的知识掌握和应用情况的最好手段,各级领导是比较重视的。但往往只抓两头:设计前的动员与安排及设计后的毕业答辩。由于对过程却缺乏监督,因此经常出现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去设计教室看不到多少员工和教师的现象。 

由于专业教师人手少及其他一些原因,课题少及缺乏新意是一个老话题。多个员工合做一个课题,抄袭现象便“蔚然成风”,设计报告“十篇一律”,连标点符号和错别字都丝毫不差。不少员工答辩时“五问至少三不知”,但考虑到他们的就业,只好手下留情。长期以往,势必减低毕业生的质量而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前途。 

对策:尽可能地增加指导教师(可以是非专业的)和课题的数量,并实行全程监督,不定期地抽查、质疑员工的设计进度及所遇到的问题等;答辩时必须严格把关,绝不留情,并适当增加时间,避免走过场;校、院领导可以不打招呼随时去答辩现场,以杜绝“作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