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测量是高职建筑土建类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程,通过教学要使员工具备“测、算、绘”的测量基本技能。本文以“测量内、外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对测量内、外业计算方面的技能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一定程度上采用了“理实一体、学做合一”的现代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测量外业计算 测量内业计算 教学方案 教学模式
一、引言
工程测量是工科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强的核心技能课程,其基本任务是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通过教学活动,最终要使员工具备既能“测”、又会“算”、还能“绘”的测量基本技能。按照新编工程测量教学大纲的要求,高职院校建筑土建类专业的工程测量课(含课间实训)教学时数压缩到60学时(另外安排1-2周的集中测量实习)。真正用到教室课堂教学的学时数是很有限的,一般在30-40学时。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其中合理组织好课堂计算例题的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传统的课堂计算例题教师采用满堂灌、先讲计算步骤及公式原理,再详细讲解课堂例题的教学方法以及只借助粉笔和黑板的教学手段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改革,采用“理实一体、学做合一”的现代教学模式。
二、测量外业计算例题的教学方案
测量外业计算例题比较多,主要有普通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水平角测回法测量、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测量、竖直角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图根导线测量等。下面以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计算为例进行介绍。
1、课前,(1)教师在自己的电子课件上(没多媒体设备的可在小黑板上)制作好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计算表,同时要求员工在自己的课堂作业(或笔记)本上制作好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计算表。(2)教师要到测量仪器室借用1台水准仪和1对双面尺,员工要准备好计算器。(3)在教室前、后适当位置布置3个临时水准点(注意两点间要有一定的高差)。
2、课中,教师需要请三个员工代表共同演示教学过程。一个员工操作水准仪,一个员工立后视尺,一个员工立前视尺,其他员工和教师本人都是记录计算员,同时教师还兼任总指挥(或导演)。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每一测站的观测数据比较多,按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水准尺黑面后视读数有上、下丝和中丝读数,水准尺黑面前视读数也有上、下丝和中丝读数,另外水准尺红面后视读数只有中丝读数,水准尺红面前视读数也只有中丝读数,一站下来总共有8个水准尺读数。这8个水准尺读数分别在水准尺操作员观测读出数据后及时在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计算表中相应的位置记录,记录过程中教师可在教室巡回检查和指导员工,保证正确记录。每一站的外业计算数据也比较多,有前视距,后视距,前后视距差,有黑面高差、红面高差以及平均高差,还有相关的检核计算等。多所有外业数据的计算,教师要始终引导和指导全体员工完成相应的计算工作,并且将所计算的结果及时填到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计算表中相应的位置。
为了能计算累计视距差,课堂上至少连续观测2站数据。在观测第2站时,员工代表可以更换,在主讲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通过部分员工代表积极配合,其余员工的共同参与,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融“教、学 做”一体化的现代教学新方法、新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为员工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同时可以充分体现员工是学习的主体地位。
3、课后,主讲教师要及时批阅员工的课堂演示性笔记或作业,并将其作为员工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要素。另外主讲教师要及时对员工进行课后辅导,以保证员工真正学会该项测量技能。
三、测量内业计算例题的教学方案
测量内业计算例题同测量外业一样也比较多。下面以普通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为例进行介绍。
1、课前,(1)选题,不宜照搬教材上的例题,因为教材上的例题都是有现成答案的,不利于调动员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选择教材上有代表性的一道习题进行课堂演练,如果所使用的教材没有合适的习题可选,教师一定要提前准备好选题,并把选题在课前告诉员工,以有利于节省课堂时间。一般可选择闭合水准路线或选择附合水准路线方案作为课堂内业计算例题。(2)教师在自己的电子课件上(没多媒体设备的可在小黑板上)制作好普通水准测量内业计算表,同时要求员工在自己的课堂作业(或笔记)本上制作好普通水准测量内业计算表,并准备好计算器。(3)教师自己应提前完成所选例题的全部内业计算内容。
2、课中,教师可一边讲计算原理一边引导全体员工完成事先准备好的课堂例题。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检查外业数据的记录计算,确保正确后,引导员工将选题中的外业数据及已知数据正确填入事先制作好的普通水准测量内业计算表上。
(2)计算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并检查其精度是否合格。
(3)高差闭合差精度合格后,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计算。并核算该计算的正确性。
(4)对各段实测高差进行修正,即各段将实测高差与各段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值相加。并核算该计算的正确性。
(5)按高差法,根据已知点的高程计算待定点的高程。并核算该计算的正确性。
3、课后,教师同样需要及时批阅员工的课堂笔记或作业,并将其作为员工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要素,这样有利于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员工。另外,同外业计算一样,课后教师要及时对员工进行课后辅导教学工作。
四、结束语
如何激发高职员工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员工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学,这还需要广大高职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文结合作者自己多年在工程测量教学实践中的工作经验,对工程测量课堂计算例题的教学方案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的一些观点不一定正确,仅是作者自己的一点粗浅做法和看法,总结出来与同仁们交流。
参考文献:
[1]魏静.李明庚.建筑工程测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杨晓平.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手册.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周建郑.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李生平.建筑工程测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美]丹尼尔斯.最佳课堂教学案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 上一篇:我系举行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
- 下一篇:将关注的目光放在教学细微处